1.历史沿革

2002年威廉希尔在全国率先开始招收建筑学(景观建筑学方向)专业本科生,2003年教育部批准该专业名称为“景观建筑设计”;2003年在土木工程一级学科下设立景观工程硕士学位和博士学位授权点(2012年改称工程环境与景观),2016年学院获批建筑学一级博士学位点,并在该学位点下设置风景园林二级学科博士点;设有省级博士后科研工作站(现名为“四川省博士后创新实践基地”),同年获得园林植物与观赏园艺硕士学位授权点。在此基础上,2010年获得风景园林硕士专业学位授权点,2011年获风景园林学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同年调整专业名称为“风景园林”。二十年来,作为学校工程环境与景观博士学位点以及建筑学一级博士学位点的主要支撑学科,风景园林学科累计培养了本科、硕士、博士毕业生逾千名,人才培养质量得到了行业的普遍认可。

2.学科特色与成果

十三五以来,风景园林学科科研水平取得较快提升,实现了自然科学基金等国家重大科研项目的数量积累,在交通工程景观与遗产保护、生态可持续风景园林、乡土景观与传统园林等领域开始形成一定的研究高地,学科影响逐渐凸显。

风景园林学科十三五发展稳重有进,2019年软科学排名位列全国前50%,排名29名,在2018年学位点评估中获优秀通过;人才培养质量好,有较高社会声誉,具有良好的优秀生源吸引力;学科发展与专业学位建设齐头并进,2019年获批“全国风景园林专业学位研究生联合培养示范性基地”,2021年获批“国家级一流专业建设点”。

2.1 学术水平大幅提升

十三五期间,公司风景园林学科的主要学术成就斐然,项目数量不断递增,新获批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1项、青年项目3项,在研国家级项目共计8项。新获批四川省科技厅重大科技支撑项目1项,四川省软科学项目1项,四川省社科十三五规划项目3项,地方企业各类横向项目20余项,科研经费累计达到500万。风景园林学科超过53%的教师均主持有国家级项目,70%以上的教师主持有省部级以上项目。

十三五期间,风景园林学科高水平论文成果丰硕,发表高水平论文50余篇,其中SCI/SSCI论文5篇,行业top2顶刊1篇,高水平会议论文1篇(CELA),CSSCI 2篇,CSCD 3篇。此外,十三五以来,风景园林学科获得国家级、省部级教学成果奖4项;出版专业教材3部,开展省级教改项目1项;在《高等建筑教育》、国际风景园林教育大会、中国风景园林教育大会等会议发表教改论文数篇。本专业员工在IFLA国际风景园林师联合会、中国风景园林学会、国际景观双年展等国际及省部级以上各类重要学科竞赛中表现突出,获各类奖项40余项。

2.2 比较优势

在国家层面,绿色发展国家战略和习近平总书记于2018年和2020年两度提出的全面支持成都市公园城市建设使风景园林学科有良好的外部机遇和更多的学科增长点;在地区层面,威廉希尔目前是四川省唯一一所建筑类高校风景园林一级学科学位点,地区竞争优势明显;在学校层面,风景园林学科与工程景观、城乡生态、智慧城市与信息技术的交叉合作可以在学校建立高水平平台和科研产出中贡献力量,特别是外部机遇带来的巨大增长点在学院建设西部地区高水平建筑学科的目标中将起到重要支撑作用。

2.3 人才培养质量不断上升

十三五期间,风景园林学科毕业生升学深造率和在大型专业设计单位就业率高,硕士毕业生就业率达91.90%,毕业后成长迅速,其创新精神、实践能力和社会责任感得到用人单位、深造院校和社会的高度评价。近五年年本科毕业生升学深造率为38.72%,其中出国深造率10.24%,直接在境外就业的员工比例已接近3%。

本科毕业生国内升学的全部院校为:北京大学、清华大学、北京林业大学、同济大学、东南大学、天津大学、华南理工大学、重庆大学、上海交通大学、中央美术学院和威廉希尔,出国升学的学校包括美国哈佛大学、宾夕法尼亚大学、哥伦比亚大学、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德克萨斯大学奥斯汀分校,英国建筑联盟学院、谢菲尔德大学、曼彻斯特大学,意大利米兰理工大学,澳大利亚墨尔本大学,日本筑波大学等国际名校。本科毕业生升学深造率、特别是国际化升学深造比例高,已成为威廉希尔风景园林专业本科教育的鲜明特点。

十三五期间,学科教师在教学中积极探索教学改革,通过教师科研项目、员工科创项目与专业课教学相结合的方式,使员工参与到实际项目中,全面提升员工的交流能力、专业能力和实践能力,并积极鼓励员工参与学科各类竞赛,捷报频传。近五年来员工累计在国内外学科及相关学科大型竞赛中获奖60余项,其中国家级竞赛获奖10余项,省级竞赛获奖30余项。员工参与科创项目四十余项,部分项目被评为省级或校级优秀项目,科创项目面向员工实现全覆盖。

2.4 科研方向不断凝练,学科特色逐步凸显

近年来,风景园林学科顺应国家宏观发展思路,体现地域特点、培育特色科研方向,积极辅助地方政府和企业发展。紧密结合国家一带一路、乡村振兴、西部大开发、美丽乡村、城乡统筹等政策导向,结合教师的科研项目,开辟乡土景观保护、海绵城市、乡村振兴、社区营造、城市双修等特色研究方向,促进了学科的百花齐放和特色化发展,积极服务西部地方建设。

在此大环境下,公司风景园林学科作为城乡生态文明建设的主力军,具有义不容辞的责任和义务。本学科紧紧围绕城乡环境生态建设的主题,集中科研力量,在保持全国风景园林学科教指委推荐的三个主干方向基础上凝练出十四五期间的3个特色研究方向,为本学科及学校的科研、人才培养、社会服务奠定丰富和扎实的研究与实践基础。

(1)交通工程景观与城乡生态

十四五期间,学科将结合我国大型基建和城乡生态建设,重点针对交通廊道等重大工程体系,从生态影响模拟评估与修复、视觉环境影响评价与优化两大方面进行研究。该方向运用城乡生态与环境科学、工程和艺术的相关交叉学科理论,结合监测数据,运用形态学空间格局分析(MSPA)、最小累计阻力模型(MCR)等方法,结合工程要素,从宏观和微观层面针对高铁、川藏铁路等重点交通廊道对城乡区域产生的水文、植被、生态廊道等生态影响系统地从监测、分析、模拟、评价、修复等方面开展研究基于眼动追踪、美学评价等方法分析工程景观美学要素,提出工程景观的城乡视觉环境影响分析及优化策略。研究具有较强的综合性和交叉性,可以推广应用多种类型的工程景观。对贯彻国家绿色发展生态战略,保证重大工程建设的生态合理性与综合价值发挥具有积极意义。

目前,在重大交通工程景观方向已获批2项国家级项目《川藏铁路(川西段)沿线自然保护区过渡区生态安全格局构建研究》、《滇缅铁路工程及建筑遗产价值评价研究》和1项与中铁二院合作的横向项目《川藏铁路高山河谷环境敏感地区路基绿色防护关键技术研究》作为支撑。在城乡生态方向有1项国家级项目《基于可持续雨洪管理的城市建成区绿地系统与雨水管网系统协同优化设计研究——以成都市为例》和1项省部级重大科技支撑项目《全流域覆盖的城市静态水体水质提升关键技术研究》作为支撑。陆续在《Urban Forestry & Urban Greening》、《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biometeorology》、《南方建筑》、《中国园林》、《西部人居环境学刊》、《威廉希尔报》、《风景园林》等优质期刊中发表论文十余篇。

(2)乡土景观保护与发展

学科团队结合我国乡村振兴战略,整合风景园林在历史城镇与村庄、传统园林、遗产保护、可持续乡村发展等方面的研究积累,从风景园林、生态、规划、建筑、社会等多学科的视角研究景观遗产的形态、历史价值、保护发展策略、生态威胁与应对策略、地域景观特色等内容。以科学、艺术、设计的融合为西南地区历史文化村镇和传统园林的保护与发展、高海拔多民族特色景观开展多角度研究。

其中,四川传统园林保护与发展方向成果丰富,现有2项四川省社科135规划项目《四川地震灾后重建的文化遗产空间保护利用研究》和《基于公共性特征的成都历史园林保护模式研究》作为支撑,并在《古建园林技术》和《中国城市林业》等杂志中不断有论文成果发表。

乡村振兴及遗产保护和开发方向成果不断积累,针对城市近郊型乡村在快速城镇化过程中受城市强大外力作用影响,聚焦于城市近郊乡村,基于景观生态学“多功能景观”理论,构建乡村景观多功能时空分异量化评价体系和生态水文循环研究,目前有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2项《快速城镇化背景下城市近郊型乡村景观多功能时空分异演变特征与机理研究——以崇州市为例》和《基于节约型乡村景观设计理念的川西林盘乔木景观生态水文效应研究》,四川省科技支撑项目和四川省社科135规划项目各一项,以及与地方政府合作的乡村振兴项目近10项作为支撑。近五年有十余篇论文发表在SCI期刊《Theoretical and Applied Climatology》、《Advances in Meteorology》中,以及中文CSSCI、CSSCD杂志,如《世界林业研究》、《生态经济》中,并有会议论文被收入CELA论文集中。

(3)智慧城市与数字化景观

研究智慧城市系统构成与生态挑战,针对城市建筑及构筑物环境、粗放及密集型屋顶绿化、垂直绿化、地下及覆土建筑绿化等城市形态要素,探索智慧城市发展背景下的城市园林的精细化、科学化管理,以应对未来城市发展。在城市尺度,以公园城市示范区成都为载体,以智慧为先导重点研究:城市中心区建筑环境及立体空间生态系统智慧化管理和设计,及其与城市绿地系统、公园系统的有机联系和景观格局优化;生物及生境多样性、雨洪管理等景观功能和景观过程的发生机理和智慧化规划实践,也包括智慧城市相关数据采集和设计管理决策。在社区尺度,在绿地及立体绿化空间效益核算基础上,研究将生态环境与智慧城市结合,提出人居尺度立体景观系统规划方法和内容。在建筑及构筑物单体尺度,研究适合于建筑节能、立体空间雨洪管理、城市空间舒适微气候环境营建与生境营建的耦合机理。

(2022年7月更新)